1、什么是農藥殘留?
農藥殘留是指農藥使用后殘存于生物體、農產品(或食品)及環境中的微量農藥,除農藥本身外,也包括農藥的有毒代謝物和雜質,是農藥及其他相關物質的總稱。殘存的農藥殘留數量稱為殘留量,以每千克樣本中有多少毫克(mg/kg)表示。農藥殘留是施藥后的必然現象,但如果超過最大殘留限量標準,會產生對人畜不良影響或通過食物鏈對生態系中的生物造成毒害的風險。
2、是否所有農產品都有農藥殘留?
農業生產過程中常常發生病蟲草害危害,因此,需要用農藥進行防治,只不過有的有機農業使用天然的生物農藥,所以,幾乎所有農產品都可能含有農藥殘留。中國農產品是,國外農產品也是。其實農業現代化程度越高,農藥的使用量越大,因此,發達國家農藥使用普遍高于發展中國家,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2000年的統計,發達國家單位面積農藥使用量是發展中國家的1.5-2.5倍。在生產實際中,由于農藥使用技術等限制,農藥實際使用率只有30%,大部分農藥流失到環境中,植物上的農藥殘留主要保留在作物表面,具有內吸性的農藥部分會吸收到植物體內。植物上的農藥經過風吹雨打、自然降解和生物降解,在收獲時,農藥殘留量是很少的。但為了確保農產品的安全,要制定農藥殘留標準,將農產品中農藥殘留量控制在安全的范圍。沒有殘留是理想主義,沒有一個國家能做到,但減少農藥殘留,確保農產品安全是各國農業和農藥管理的工作目標。
3、能不能不用農藥?
近年來農產品質量安全事件時有發生,有些老百姓會有“能不能不使用農藥”的疑問?其實世界使用農藥也就200多年的歷史,但在這期間農藥的使用量不斷增加,這是因為人口增長需要大力發展農業生產,以保障糧食的安全供給;同時現代農業的發展也越來越依賴農藥的使用。有研究指出,農作物病蟲草害引起的損失最多可達70%,通過正確使用農藥可以挽回40%左右的損失。我國是一個人口眾多耕地緊張的國家,糧食增產和農民增收始終是農業生產的主要目標,而使用農藥控制病蟲草害從而減少糧食減產是必要的技術措施,如果不用農藥,我國肯定會出現饑荒!農業機械化等現代農業技術需要使用農藥進行除草、控高、脫葉、座果等措施,以利于機械化操作。農藥對植物來說,猶如醫藥對人類一樣重要,且必不可少。但也可以通過一些措施減少農藥殘留,一是全面開展病蟲害綜合防治,減少農藥使用量;二是正確規范使用農藥,減少農藥殘留量;三是大力推廣生物農藥,減少化學農藥的使用,不斷降低農藥殘留水平。農業部門一直在致力于開展這些工作。
4、含有農藥殘留的農產品能不能吃?
食用含有農藥殘留的農產品是否安全取決于農藥的殘留量、毒性和食用的量。為確保農產品的安全,各國根據農藥的毒理學數據(主要是每日允許攝入量和急性參考劑量)和居民食物結構等制定農藥殘留限量標準,殘留量低于標準是安全的,可以放心食用,而超標農產品則存在安全風險,不應食用。需要補充的是,在制定殘留標準時增加了至少100倍的安全系數,因此殘留標準具有很大的保險系數,理論上講,即使誤食殘留超標農產品也可能不會發生安全事故。
5、哪些農產品的殘留風險更大一些?
一般有機農產品、綠色食品和無公害農產品,因為對所用的農藥以及使用方法都有嚴格的規定,農藥殘留相對較小,超標的情況少,相對比較安全。小麥、水稻和玉米等糧食作物,由于生長期長,儲存期也長,大部分農藥殘留會降解掉,而且又要經過加工和烹調,殘留會進一步去除和降解,相對比較安全。蔬菜和水果由于大部分是鮮食的,農藥殘留降解少,因此國家對蔬菜和水果使用的農藥管理較嚴,除禁止使用高毒農藥外,對允許使用的農藥嚴格規定使用技術和安全間隔期,正常的生產不會出現安全問題。對于一些連續采收的鮮食蔬菜和水果,殘留風險可能相對大一些。農產品都有農藥殘留,由于各國對農藥及其殘留進行嚴格的管理,符合農藥殘留標準的農產品是安全的,因此,對于農產品的殘留和安全性應當正確認識。要增強安全意識,但也不必談藥色變。農藥殘留的量是非常少的,其危害遠小于一些環境和空氣中的污染物和病原微生物。
深芬儀器生產的智能型
農藥殘留分析儀,根據農業標準方法(NY/T 448-2001)和國家標準(GB/T5009.199-2003)中的酶抑制率法,嚴格遵循《GB/T5009.199-2003蔬菜中有機磷和氨基甲酸酯類農藥殘留快速檢測方法標準》中的規定對蔬菜中有機磷和氨基甲酸酯類農藥殘留的快速檢測。